引言: 孩子频繁、用力地眨眼,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提醒或制止,却发现效果不佳,甚至愈演愈烈。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其背后可能的原因却大相径庭,从普通的眼表不适到神经系统的功能问题,需要明辨而后治。
问:孩子频繁眨眼,我们首先应该排除哪些常见眼部疾病?
答: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需要优先考虑并排除的器质性原因包括:过敏性结膜炎(常伴有眼痒、揉眼)、干眼症(泪液分泌不足,眨眼以润滑)、倒睫(睫毛向内生长刺激角膜)、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未矫正,导致视物模糊而频繁调节)。因此,首诊眼科进行全面的眼部检查是完全必要且正确的。
问:如果眼科检查一切正常,那最可能是什么问题?
答: 如果眼科医生确认眼睛本身非常健康,那么就需要高度怀疑儿童抽动障碍的可能。这是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性问题,表现为不自主、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而眨眼是最常见、最早发的症状之一。它并非孩子故意“做鬼脸”,而是他自己也无法控制的。此时,家长若过度关注、提醒或责骂,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反而成为加重抽动的“催化剂”。
问:对于抽动障碍引起的眨眼,应该如何正确治疗?
答: 治疗抽动障碍需要一个科学、耐心的过程。首先,家长要彻底转变态度,理解并接纳孩子,告知他这不是他的错。其次,治疗的关键在于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保证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对于轻度抽动,通过这些心理行为干预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如果抽动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学习,则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问:广州天使儿童医院在治疗儿童抽动方面有什么特色?
答: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设有专门的行为发育门诊,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诊疗采取 “心身同治” 的整合医学模式。不仅由发育行为科或神经内科医生对病情进行精准评估和必要的医学干预,还会联动心理科医生为孩子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应对因抽动带来的焦虑和社交困扰。同时,医生会给予家长全面的家庭指导,教会家长如何为孩子创造一个“无视症状、关爱内心”的康复环境。
温馨提示: 频繁眨眼,病因各异。既不能忽视眼疾,也不能错将抽动当“坏习惯”。科学诊断是对症治疗的前提。如果您无法判断孩子眨眼的原因,或已在眼科就诊却未见好转,请及时通过在线咨询,预约广州天使儿童医院行为发育门诊的专家号,进行系统性的鉴别诊断。
分享到: